导演维克托•伊万诺夫执导的著名喜剧在1961年由基辅杜甫仁科电影制片厂出品。我们会向您讲述与创作这部电影有关的事实。
1. 剧本是基于伊万·涅丘伊·列维茨基的乌克兰经典作品创作的。编剧兼导演维克托·伊万诺夫直到“耍了个滑头”后才被允许拍这部电影——他对主角的形象作了处理,并称这部电影将是对流氓的嘲讽。当时的苏联兴起了打击西方生活方式支持者的运动。电影部门的官员决定,要以“当前大家最关注的事件为主题”。
电影预算很少,按计划,电影只会在乌克兰地区上映,拍摄时演员也都说乌克兰语。没人指望凭借一部低预算的喜剧电影能获得那么大的成功。不料电影大受欢迎,以至于电影被用俄语重新配音,并在全苏联发行。
2. 对于“格罗赫瓦斯托夫”和喜剧演员“塔拉普尼基”这两个角色,除了著名演员尼古拉·格里岑科和尤里·季莫申科外,导演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在开拍时,季莫申科无法离开舞台;格里岑科被邀请参加国外巡演。所以俄罗斯戏剧院的演员奥列格·鲍里索夫就被邀请来试镜。
导演并不想用他,背后叫他“没出息的货”。但他在化妆间看到穿着漂亮西装的鲍里索夫时,突然明白,就应该让他来演当时的“潮男”。导演从自己儿子好友的身上看到了“格罗赫瓦斯托夫”该有的气质和风格——他梳着刘海、留着花花公子的小胡子,穿着时髦的鞋子,表现得不可一世。
3. 首映式很成功,但却让“普罗妮·普罗科洛夫娜”这个角色的扮演者玛格丽特·克里尼察深受打击。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你在电影里太可怕了。”而她的丈夫尽量再也不看这部电影。
其实克里尼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来自西伯利亚的她以为剧组要找的是乌克兰演员,所以根本没打算去试镜。导演维克托·伊万诺夫让她为试演“普罗妮”父母的演员助演,结果她被导演确认担当“普罗妮”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坏事反而变成好事儿的小插曲:克里尼察在拍摄的前一天吃坚果崩了门牙,结果正好导演非常喜欢她的豁嘴笑容,还劝他迟些再去看牙医。
4. 1999年,在圣安德烈教堂和在电影最后将狡猾的理发师放下的楼梯旁,建起了“普罗妮·普罗格洛夫娜”和“斯维利德·格罗赫瓦斯托夫”的雕像。大家给玛格丽特·克里尼察送去了一个惊喜,克里尼察后来谈到此事,她说:“大家告诉我,在波迪尔区(Podol,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应该为‘格罗赫瓦斯托夫’建一座雕像。我当时还在想:为什么只有他?电影里还有‘普罗妮’呢,况且还是主角!
当我被邀请去为雕像揭幕、并且大家扯掉幕布时,我倒是有些惊慌失措了。“我们两人”竟然是在一起的。我惊讶地大声喊道:‘您好,斯维利德·波德罗维奇!’”通常,在雕像旁拍照的都是年轻人和来基辅游玩的人。“为了幸福”,大家都要摸一摸雕像,所以它的一部分已被摸得锃亮。
5. 2004年,在纪念这部电影的一家基辅餐厅内举行了三位“普罗妮”扮演者的重要会面。她们是:玛格丽特·克里尼察、来自著名的基辅青年话剧院的演员塔玛拉·雅岑科和俄罗斯新年音乐剧演员阿拉·普加乔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