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句话是何时出现的?

  • 2019年9月16日
  • 俄罗斯的节日和传统

来自由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执导的、讲述外乡人到首都莫斯科打拼并获得成功的故事的同名电影中的那句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实这句话在古俄罗斯的封建割据时代就出现了,反映的是在蒙古鞑靼人严酷压迫下为生存而进行的艰苦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在13世纪中期,古俄罗斯在遭到拔都汗(Batu Khan,也称金帐汗、钦察汗,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子)的毁灭性入侵后,便陷入奥尔登人(鞑靼人)的统治之下。从那时起,俄罗斯的大公们获得特别的地方统治许可。而这个既定制度中的一个要素就是要定期敬献贡品。

负责征收贡品事务的是大汗派驻的官员——“八思卡克”(他们都是突厥人),这种做法叫做“八思哈”制度。拒绝上供或者有任何抗命情形,都会受到严厉惩罚。

1252年,金帐汗国的指挥官——涅夫留伊王子毁掉了城市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Pereslavl-Zalessky),杀死了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夫维奇大公的妻子,俘虏了他的孩子。据编年史记载,“无数人”被运到金帐汗国。40年后,另一位金帐汗国的指挥官——图丹王子来到俄罗斯,他占领并毁掉了14座城市。

俄罗斯的大公们面临着艰难选择:和奥尔登人是战是和,从而确保自己免遭毁灭性的打击?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是主战派之一。1327年,他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图丹之子谢尔坎(Shelkan)的人民起义。

莫斯科大公伊万·卡利塔(即伊凡一世,“卡利塔”实际上是绰号)则是主和派。正是他受乌兹别克汗之命领导了以平息特维尔“叛乱”告终的“惩罚”行动。

此后,统治大权就被从特维尔移交给了莫斯科。此外,在对俄罗斯日渐不满的背景下,大汗在收缴贡品的问题上信任卡利塔。

因为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手,莫斯科大公卡利塔实际上建立了古俄罗斯和金帐汗国的新联系体系。从那时起,卡利塔尽量多地为汗收集贡品,而作为交换,奥尔登人不再攻击的俄罗斯的各个公国。

在伊万·卡利塔统治时期,也是苛捐杂税最严重的年代,这毫不奇怪。上交贡品的规模非常庞大,许多公国和城市都不堪重负。毕竟,除了给金帐汗国上供,卡利塔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库:这有助于增强他的经济实力,从而也会增加莫斯科的政治影响力。

在各个阶层中,一直都有关于对莫斯科大公的进贡规模的激烈争论。通常,人们无法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各大公国和城市的上书请愿者齐聚莫斯科。许多历史人士称,这些人泪流满面,请求、甚至是哀求卡利塔“恢复公正”,减少对他们的征税规模。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正是出自这个典故——因为无论他们如何恳求、哀求、祈祷、声泪俱下,莫斯科大公卡利塔都无动于衷。此外,卡利塔残酷地压制民众的不满情绪。血腥镇压一般都是在人多的地方进行,以便“杀鸡儆猴”。

卡利塔统治到1340年,然后剪短头发,成了一位名叫“阿纳尼”的修道士,几周后便去世。他在位期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有一个“狡猾的大公——卡利塔”的绰号,而“卡利塔”一词在古俄语中意为“装钱的钱袋”。他挥霍从别的公国收缴来的财富,包括购置新的土地和房产。

卡利塔的做法是否合理?这很难说——一方面,莫斯科其实是为自己大肆搜刮其他公国;另一方面,也要感谢卡利塔,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俄罗斯百姓过了40年太平日子,没有遭到鞑靼人攻击。这段时间也使莫斯科公国的实力大幅增强,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卡利塔的继任者就在战场上向金帐汗国发出了挑战。